TIME:2015-09-21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无言的历史,它见证并亲历了人类历史的变迁。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变迁中,有些建筑永远地消失了。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中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南京市博物馆收藏有一组非常漂亮的琉璃构件,它从一个侧面在现了这座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的伟大建筑。
1958年的南京,人们仍沉浸在大炼钢铁的狂潮中。城南窑岗村的村民为了修筑炼钢炉,在眼香庙附近取土的时候,意外地发掘出一批极其精美的琉璃构件。2008年初,南京市博物馆对窑岗村琉璃窑遗址重新进行考古发掘。同样收获很大。这些琉璃构件均为陶质,上面施有黄、绿、赭等釉彩。因为釉层较厚,看上去流光溢彩,有着非常强烈的玻璃质感。这些光彩夺目的琉璃构件上,还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
龙纹的琉璃砖,长58厘米,款47—43厘米。呈扇形,由两块拼装而成。上面雕刻的龙,是行走状态的四爪龙,你看它圆目长角,口衔莲花。下颚长须,背部有鳍,花叶形尾,显得强劲有力。
飞天纹琉璃砖,长60厘米,宽45厘米。浮雕着一名美丽的飞天。飞天即歌舞的仙人,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中的歌神和乐神。飞天人首蛇身,双手合十,脸庞饱满,目视远方,在卷草纹的衬托下,显得庄严而圣洁。
白象纹琉璃砖,长50厘米,宽47厘米。浮雕着一只白象。白象卷鼻长牙,看上去非常健壮,它的尾巴下垂贴在腿侧,身上背负着莲座,正目视前方缓缓前行,背后同样衬着卷草纹图案。它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中护法神的仆从和骑乘。
飞羊纹琉璃砖,长51厘米,宽47厘米。浮雕着一只飞羊,飞羊双肋生翅,前蹄腾起,好像要跃然飞起似的。飞羊的形象前所未见,也应该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中护法神的仆从和骑乘。
狮纹琉璃砖,长43厘米,宽48厘米。浮雕着一只雄狮,狮子双目圆睁,凸鼻露齿,蹲伏远望,让人望而生畏。在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中,狮子是护法神。
根据文献记载,这些不同纹饰的琉璃砖均为宝塔每层拱门上的建筑构件。据史料记载,大报恩寺琉璃塔高约78米,共九层,呈正八边形。遗址位于中华门外古长干里,是明代南京三大寺院之一大报恩寺中最重要的建筑,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琉璃砖瓦作为建筑材料用来修建宫殿,是从北魏时期开始的,从那时起,琉璃就一直被看作是最高等级的建筑材料,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大报恩寺琉璃塔,使用琉璃砖瓦,正体现出它与皇家的密切关系。据史料记载,这个寺院是明成祖朱棣是为了纪念他的母亲建造的。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最初被封为燕王,1399年起兵攻入南京,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皇位。朱棣登上帝位后,为安定人心,表示自己身份的正统,朱棣便决定在公元1412年修建大报恩寺以及琉璃塔,为的是纪念母亲马皇后。
然而,大报恩寺修好后,寺庙内的一座正殿却大门紧闭,禁止百姓出入,里面供奉着什么,谁也说不清。明代《南京太常寺志》曾记载,“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碽妃,是朱元璋的一位妃子,这段记载意思是说,碽妃才是明成祖朱棣的亲生母亲。据说,碽妃生下朱棣后不久,便再次怀孕,可惜怀胎不足十月,便早产了。朱元璋于是怀疑碽妃与人通奸,赐她以“铁裙之刑”。受刑时,碽妃穿上一种铁制的裙子,被火烧烤而死。为了报答亲生母亲碽妃的生育之恩,朱棣登上皇位后,特意修建了大报恩寺和琉璃塔。他所声称的“为了感谢马皇后的养育之恩”, 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证明自己出身正统的一个幌子。
朱棣倾全国之力修建大报恩寺和琉璃塔,前后共花了17年的时间。遗憾的是,朱棣到死也没能亲眼看到琉璃塔修建完成,直到他的孙子朱瞻基当皇帝后,琉璃塔才算完工。建成后的报恩寺琉璃塔,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塔共计九层,塔形为八角形,每面都有一个拱门,每一层八个拱门,九层共72个拱门。这些拱门四实四虚,隔层错开,全部由各种图案的琉璃砖构建而成。
这些琉璃构件看上去都非常的新,甚至没有使用过的痕迹,有些琉璃构件的边角上,还写有墨书,写有编号一类的字样。据说,当年朱棣为了修建琉璃塔,召集了大量了琉璃匠人,在宝塔山外的窑岗村一带设立了七十二座官窑,烧造建塔所需的大量琉璃构件。据说当时烧造琉璃工艺非常复杂,正是意识到琉璃烧造的难度,朱棣才令当时的琉璃工匠烧造了三份,一份用于塔上,两份埋入地下,以备将来损坏时就可以根据构件的编号,从备份库里找出相应的构件安装上去。根据考古结果推测,这些未经使用的琉璃构件,可能是当时烧造的备份琉璃构件。
这么雄伟壮观的一座琉璃宝塔,在1856年的时候,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中。今天,我们只能通过这一组漂亮的琉璃构件,来领略它当年的辉煌与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