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灵山梁代萧子恪墓

TIME:2015-09-01

【位置】南京市仙林灵山。

【考古调查发掘经过】2008年3月上旬,有市民举报不法分子在南京仙林灵山盗掘古墓,经南京市博物馆调查,发现被盗古墓位于灵山西北麓的密林中,其地北距清代民族英雄邓廷祯墓仅100余米,西距梁武帝萧衍六弟、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神道石刻约1500余米。为了防止被盗古墓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南京市博物馆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于2010年完成了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

【地面部分】萧子恪墓依山势建于灵山西北麓中段,北倚海拔155米的灵山主峰,前临豁敞平缓的坡地,与灵山主峰相连属的岗阜丘峦绵亘左右,其形胜与南京栖霞区甘家巷及其附近的萧梁王侯墓相仿佛,合乎六朝时期卜筮图墓者的堪舆之道。

【地下部分】墓坑平面略呈“吕”字形,总长19.5米、宽2.4-3.9米,墓坑内以封门墙为界,分为斜坡墓道与砖室两部分。斜坡墓道宽1.6-3.24米,坡度12度。砖室平面呈“凸”字形,内长8.94米,方向320度。随葬品主要有陶碟、陶钵、陶盘、陶果盒、陶托盘、陶唾壶、陶灯、陶奁盒、陶香薰、陶凭几、陶井、陶女佣、陶男佣、陶仓、陶马、陶牛车、青瓷盘口壶、铜钱、铜泡钉、铁钱、铁钉、滑石猪、石墓志等。

【墓葬年代】南朝齐梁

【墓主身份】通过对出土墓志文字的进一步清理辨识,得以确认此墓的墓主即为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次子、南齐永明年间一度授封南康县侯、入梁后降为子爵的萧子恪。

【保护与利用情况】野外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萧子恪墓右侧墓壁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被整体切割后运回南京市博物馆,现陈列于该馆“龙蟠虎踞——南京历史文化展”中。

【意义、价值、影响】不仅给南朝墓葬的断代与相关的制度研究树立了重要标尺,为庞杂的南朝墓葬资料的归纳与整合提供契机,对于考察彼时的社会流通、经济发展、审美情趣的潜移默化也可谓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

(文:陈菲 图片: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