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总馆馆长
曹志君,现任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委员、南京市博物总馆馆长,文博专业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1962年2月出生,江苏省如东县人。1984年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毕业,学士学位。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江苏省首届“333工程”第三层培养对象。2003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84年至2003年,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任研究部主任、副馆长,师从著名史学家罗尔纲先生,主要从事太平天国与晚清社会史研究,完成了《太平天国文物》、《太平天国文书》、《太平天国艺术》(上、下)的编纂工作。主编了《天国春秋》、《太平天国王府》等3本论著,撰写了50余万字的学术论文。主持完成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荣获第四届200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04年至2013年,在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文物局)任文管办主任、文物与考古处处长,主持完成了百余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项目,南京大报恩寺遗址,2011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主持了六朝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展陈和筹建工作。 2014年至今,在南京市博物总馆任馆长,主持了博物总馆的筹建等多项工作
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
1986年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分配至南京市博物馆工作,从事南京地区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2014年归入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在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南京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参加过以汤山古人类化石地点、牛头岗史前遗址、六朝世家大族墓地、明代龙江宝船厂遗址、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等为代表的数百处古墓葬和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在研究工作方面,先后参加或主持了《南京人化石地点》、《龙江宝船厂》、《金与玉》、《南京考古新发现》、《南京考古资料汇编》等著作以及数十篇考古发掘简报和论文的撰写。
南京市博物总馆综合业务部主任
1985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中国博物馆协会保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吴文化研究会理事、南京市文物评审定级专家组成员、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理事、南京明文化研究会理事、南京文化艺术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国家文物局2002年科研课题《南京明代纪年墓瓷器研究》课题组副组长,江苏省文物局2005年文物科研课题《南京高淳花山宋墓出土丝绸服饰保护与研究》,课题组组长。
文博研究馆员
1982年参加工作,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中国博物馆数字化专委会理亊,中国文物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2012-2015江苏省高级职称资格评审委员,江苏省财政采购专家评委。2007年法国国家遗产学院专家(夏季)班学习结业,2009年南京市第四期社会主义学院无党派人士学习班结业。近年来: 主持形式设计指导施工的展览有:“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广西贵港市罗尔纲纪念馆” 、“清布政史史料展”、“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艺术展”等 共13个基本陈列展览。 主持研究省级科研课题《计算机在纸质文物修复与复制中的应用研究》等5项。主持规划设计〝江苏省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瞻园试点研究。
南京市博物馆馆长
高级艺术监督。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访问学者。南京市首任对外文化交流使者。南京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9年,通过专家评审和国家专业英语考试,成为江苏省艺术系列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获得者,赴英国进行了一年的学习。 2015年,通过考试,参加国家文化部“艺术专业与管理人才国际交流项目”,赴美国弗吉尼亚博物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交流。
南京市博物总馆综合业务部副主任
从事编研、陈列、宣传工作27年,加强学习,取得2个本科、研究生学历和进修班文凭。以较强的事业心,不断增强管理能力,埋头苦干,业务精益求精,乐于奉献,参与馆内重大问题研究讨论,与同事们相处融洽和谐,主持50多个专题展览、“中国共产党在南京”等市属场馆陈列的内容设计,负责全国周恩来研究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和活动方案的策划,承担馆内报告、总结、材料的起草;在国际、省、市重要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90多篇论文和课题,出版4本专著、参编4本、执行主编2本,主持承担全国、省、市学术课题6项,担任多个全国、省、市级学术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获《中国当代文博专家证书》。多次获馆年度优秀、馆先进工作者,获市文化系统“优秀团干部”、“学雷锋先进个人”、市文物局文博工作先进个人奖、2013—2014年度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学术论文、著作获全国、省、市级学术学会和学术研讨会一、二、三等奖十多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三项和优秀成果奖三项。
渡江胜利纪念馆副馆长
1997年倡导参与制定的南京市未成年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大纲,被国家教委作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典范在全国推广;1997年至今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2004年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在全国博物馆系统率先将博物馆德育工作纳入高校“学分制”教育体系,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高度肯定;2004年始连续八年成功打造了南京地区未成年人暑期德育工作品牌——“小小书画家在这里诞生”主题系列活动,曾三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2005年举办了南京市首届大学生“文化之旅”;2006年与江心洲街道共建了南京市首家农民德育基地。我负责的部门也因此荣获省市“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荣誉。2006年,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宣教工作论坛(大会主旨发言);2009年4月我来到渡江馆筹备处,主要负责组建讲解员队伍和开馆典礼接待以及正常开放工作。六天时间里我和大家一起克服困难,从无到有组建起渡江馆讲解员队伍,并落实了讲解设备、庆典活动工作人员服装以及庆典领导接待、渡江老首长安排、剪彩、讲解等相关工作,保证了渡江馆开馆和“4.23”庆典活动的有序进行,得到领导和组织的肯定。之后我留在了渡江馆,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作为考古领队的 “南京明代大报恩寺遗址”荣获 “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1年荣获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入选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第三批“五个一批”人才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长期在博物馆从事学术研究、史料编纂、展陈内容设计等工作,研究范畴涉及太平天国史、晚清史、园林史等领域。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洪秀全之谜》、《秦淮园林》、《南京瞻园史话》、《太平天国文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太平天国壁画全集》等10余部书的主要编纂工作;先后参与“清江宁布政使衙署文物史料展”、“天国春秋——太平天国文物展”、“江宁织造历史陈列”等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参与编纂的《天国春秋》、《太平天国王府》、《太平天国文化》、《清季名人禀牍奏稿函札》等书曾获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9年入选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现为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综合业务部主任
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二十年来先后从事文博相关的宣传教育、学术研究、文保保护、陈列展览等业务工作,撰写并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展陈、艺术等研究论文30余篇,合著或独著历史文化研究著述多部。被评为2011—2012年度“南京市五一巾帼标兵”。